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

泪凝于睫11-27701
我国存在24个节气,解释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特色文化产品。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变化特点也就了解了生活当中气候的变化情况。在24个节气当中伴随着惊蛰节气的到来,民间也有着不同的风俗特点,更有俗语"春雷响 万物长"的说法。
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

我国存在24个节气,解释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特色文化产品。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变化特点也就了解了生活当中气候的变化情况。在24个节气当中伴随着惊蛰节气的到来,民间也有着不同的风俗特点,更有俗语"春雷响 万物长"的说法。

惊蛰节气的特点

惊蛰节气意味着春天的到来,是真实反映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。惊蛰时节的时候,春气萌动,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。民谚云:“春惊雷响,万物长”以及“惊蛰节到闻雷声,震醒蛰伏越冬虫。”等等,这些均就是惊蛰节气了节气的最基本特点。

春雷响,万物长

惊蛰时节"春雷响 万物长"指的是惊蛰的气候和自然现象的描述。春雷始鸣,万物生长!还没到惊蛰的时候,春雷就在夜晚响了起来,似乎在向世界证明着与这个春天有关的一切讯息。元稹曾在《咏廿四节气诗·惊蛰二月节》诗中写道:“阳气初惊蛰,韶光大地周。桃花开蜀锦,鹰老化春鸠。时候争催迫,萌芽矩修。人间务生事,耕种满田畴。”。惊蛰节气来临意味着春天已经到达人间,花草树木开始发芽,老鹰和杜鹃也已经飞出巢穴。元稹在诗中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,借惊蛰节气描写春回大地的勃勃生机。

节气响雷的说法

惊蛰节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打雷。民谚云:“春雷响,万物长”以及“惊蛰节到闻雷声,震醒蛰伏越冬虫。”等等,这些均为惊蛰节气的特征。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,就多年平均而言,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,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。“惊蛰始雷”的说法则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。春雷的到来,将冬眠的虫兽们都震醒了。

文章《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》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。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zhouyisuanming.cn/article/1755/4411286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