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有哪些民间风俗 端午节的习俗

借问人间愁寂意11-27727
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午日节、五月节、艾节、端五、重午、午日、夏节。虽然名称不同,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,每到这一天,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,艾叶菖蒲,赛龙舟,吃粽子,饮雄黄酒,游百病,佩香囊,

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午日节、五月节、艾节、端五、重午、午日、夏节。虽然名称不同,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,每到这一天,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,艾叶菖蒲,赛龙舟,吃粽子,饮雄黄酒,游百病,佩香囊,备牲醴。

端午节的习俗

端午节源自上古先民择端阳“飞龙在天”吉日祭祀龙祖,其起源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,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端午的习俗很多,主要有划龙舟、祭龙、采草药、洗草药水、拜神祭祖、浸龙舟水、吃粽子、放纸龙、放纸鸢、拴五色丝线、佩香囊等习俗,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。其中,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,端午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,是影响最大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。

端午悬钟馗像

钟馗捉鬼,是端午节习俗。在江淮地区,家家都悬钟馗像,用以镇宅。唐明皇开元,自骊山讲武回宫,疟疾大发,梦见二鬼,一大一小,小鬼穿大红无裆裤,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,绕殿而跑。大鬼则穿蓝袍戴帽,捉住小鬼,挖掉其眼睛,一口吞下。明皇喝问,大鬼奏曰:臣姓钟馗,即武举不第,愿为陛下除妖魔,明皇醒后,疟疾痊愈,于是令画工吴道子,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,通令天下于端午时,一律张贴,以驱魔。

端午节风俗的起源故事

传说屈原死后,楚国百姓哀痛异常,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。渔夫们划起船只,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。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、鸡蛋等食物,“扑通、扑通”地丢进江里,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,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。人们见后纷纷仿效,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,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,以免伤害屈大夫。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,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,外缠彩丝,发展成棕子。以后,在每年的五月初五,就有了龙舟竞渡、吃粽子、喝雄黄酒的风俗,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

文章《端午节有哪些民间风俗 端午节的习俗》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。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zhouyisuanming.cn/article/1622/88822923.html